English

拂去历史旧尘埃还老子本来面目

1999-11-19 来源:光明日报 孙福泰 我有话说

1993年出土的郭店竹简《老子》被誉为近年中国重大文物考古发现,而依此成就的《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一书则是迄今为止国内出版的第一部有关竹简《老子》研究的专著。

老子是对中华文化发展起了奠基性作用的哲学家,他的著作作为我国第一部探讨存在的始源问题的系统的哲学理论著述,作为我国惟一一种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的“圣经”,在我国的文化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老子与孔子大体为同时代人。《老子》一书当形成于春秋时代。但在郭店竹简《老子》出土之前,1973年出土的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初墓帛书《老子》甲乙本是存世的最早抄录本。由于年代久远,致使老子及其思想本来面目被蒙上历史尘埃。郭店竹简《老子》古抄本的发现,把《老子》一书的最早版本提前到距帛书本百余年前的春秋末年,这就为我们对道家文化追根溯源和正本清源提供了实物性的根据,使我们有可能拂去历史的尘埃,还一个真实老子的本来面目。

该书作者侯才教授以荆门博物馆及其有关专家悉心整理和考释的竹简《老子》释文为基础,下了极大的文字考释功夫,对一些尚待识别和破译的文字进行了考释,也对某些已释而成定见的文字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从而在相当程度上推进和完善了竹简《老子》本文的校勘和释读工作。如比较流行且权威的王弼本、帛书乙本等《老子》诸本中,均有“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第四章)句,经作者考证、释读,竹简本为“绝智弃辨,民利百倍。绝巧弃利,盗贼亡有。绝伪弃虑(现发表释文释为‘’,而裘锡圭先生疑为‘诈’),民复孝慈。”释字不同,而义相甚远。另如王弼本“揣而之,不可长保”(第九章)以及帛书甲、乙本“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也”句,语义不明,文辞不通。而竹简本为“湍(通遄)而群之,不可长保也”,语义明晓,与语境相合,等等。经作者重新校释的竹简《老子》与王弼本和河上本及帛书本《老子》重要差异者达30多处。可见,竹简本《老子》文字更古朴,蕴意更深邃,许多地方优于现有的今本,从而为了解和揭示老子及其思想的原貌,校勘今本、纠正传统诠释对《老子》本文的误读,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在绵延数千年的中国历史中,研究《老子》的书籍不下百种,学者更是一大批。然而,这种注释和研究由于作者依托的版本不同,加以学者功力的不同,因此歧意甚多。作者在比较竹简《老子》古抄本与现存《老子》版本的同异的基础上,重点注释了前者异于后者的文字,对以往诠释中的有关疑点、难点,则通过谨慎的考证,或提出己见,或择善而从,直溯蕴底,正本清源。

此外,作者特别突出和强调了老子思想所体现和所代表的东方思维方式的特点和意义,并且有意识地将其与黑格尔所代表的西方理性主义的思维方式加以对比,揭示其同异,说明东西方思维方式的融合与统一的必要性和必然性。作者还把东西方思维方式的融合与统一视为东西方文化融合和统一的核心。作者具有运用汉语和德语进行思维的能力。在对“至虚,恒也;守中,笃也。万物方作,居以观复也。天道圆圆,各复其根”一节的“读记”中,作者把老子的这一思想与黑格尔哲学范畴进行比较,认为:

道体圆象是老子对道之本性所作的最重要的说明之一。这一命题与前文言及的道“曰反(返)”以及下文提出的“返也者,道动也”的论断词异义同。“圆”着眼于静,“返”着眼于动,“圆”着眼于结果,“返”着眼于过程。

起点为“正”。“正”的否定为“反”。返回起点意味着扬弃对“正”的否定,即扬弃“反”。因此,“返”为反“反”,它作为合题本身就包含着“反”这一否定环节。而“返”的实现就是“圆”。这样,老子的“返”与黑格尔的“否定之否定”异曲而同工。“返”之于老子的“道”犹如“否定之否定”规律之于黑格尔的“绝对观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老子也明晰地表达出黑格尔称之为否定之否定的规律的东西,然而他所运用的形式却与黑格尔迥然而异:如果说,后者全然是充溢着理性的,那末,前者则全然渗透着悟性。他们分别典型地代表了东西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